导读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《论语·雍也》。意思是说,如果质朴胜过文采,就会显得粗野;如果文采胜过质朴,就会过于史薄浮华而不切实际。这是一种中...
这句话出自孔子的《论语·雍也》。意思是说,如果质朴胜过文采,就会显得粗野;如果文采胜过质朴,就会过于史薄浮华而不切实际。这是一种中庸之道,强调人格应该保持平衡,既要有质朴的实在,又要有适当的文采修饰。在实际生活中,一个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地表现自己的特点,既不能过分追求外表而忽略了内在的素质,也不能过于内敛而无法展现个人魅力。通过不断的修养和学习,人们可以逐渐达到一种内外兼修、平衡发展的境界。
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
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中的一段话:“子曰:‘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’”这段话是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塑造的论述。
解释来说,“质胜文则野”中的“质”指的是人的本性、本质,而“文”则是指文明、文化修养。当人的本性超越文化修养时,可能会过于直率、粗犷,显得缺乏教养,这就是“野”的含义。而“文胜质则史”则是说当文化修养过于丰富,可能会显得矫揉造作、过分追求形式,这样就过于刻板,缺乏真实感,也就是“史”的含义。
总的来说,孔子主张的是“文质彬彬”,即外在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的本性应该相协调,既不过于直率粗犷,也不过于矫揉造作,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