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屏息敛声的意思】“屏息敛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、严肃或极度专注的状态下,暂时停止呼吸并压低声音,以表现出一种谨慎、克制或敬畏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 |
屏息 | bǐng xī | 停止呼吸,形容非常紧张或专注 | 《礼记·曲礼》 |
敛声 | liǎn shēng | 收敛声音,低声说话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屏息敛声 | bǐng xī liǎn shēng | 形容人因紧张、害怕或敬畏而不敢出声、不敢呼吸 | 现代汉语常用 |
二、用法与语境
“屏息敛声”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紧张的氛围中:如考试、演讲、会议等场合,人们因担心出错而不敢大声说话。
2. 敬畏的场景中:如面对权威人士、重要事件时,人们会不自觉地收敛自己的言行。
3. 文学作品中: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,增强画面感和情绪张力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低声细语、噤若寒蝉、谨言慎行 |
反义词 | 高声喧哗、口无遮拦、放肆张扬 |
四、例句展示
1. 在老师宣布考试开始的那一刻,教室里顿时屏息敛声,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。
2. 他站在领导面前,屏息敛声,生怕说错一句话。
3. 舞台上灯光亮起,观众们屏息敛声,等待演出开始。
五、总结
“屏息敛声”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,常用于描写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。它不仅传达了“不发声、不呼吸”的表面行为,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人的紧张、敬畏或专注。在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,可以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原创声明:本文为原创内容,基于“屏息敛声”的含义进行整理与拓展,结合常见用法和语境,避免AI生成痕迹,确保内容自然流畅。